2026年是浙江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为全面回顾总结近十年来学校办学成果和经验,校庆筹备委员会决定编写《浙江师范大学志(2016-2026)》(以下简称《校志》)。4月2日,浙江师范大学在行政中心报告厅召开《浙江师范大学志(2016-2026)》编纂工作动员会暨编纂任务部署会,正式启动编纂工程。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林一钢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志》修编专班成员,全校各学院、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撰稿工作联络员共120余人参加会议。
林一钢指出,202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5周年,也是实施“十五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恰逢浙江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在此历史节点编纂《校志》,回顾十年历程、总结有益经验、谋划未来发展,意义深远。
《校志》主编林一钢副校长讲话
林一钢要求全校各学院、部门(单位)要充分认识《校志》的重要意义。《校志》是学校近十年发展轨迹的生动写照和精神文化的重要结晶,不仅记录着学校十年来的奋斗历程,也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宝贵经验与精神支撑,更是提升办学治校水平、扩大对外影响的有力举措。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提高站位、高度重视,确保浙师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校志》总结出来、传承下去。要明确任务要求,狠抓工作落实。本次《校志》编纂要形成“党委领导、专班负责、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各学院、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明确本单位任务要求,亲自抓、亲自推,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人。要树立精品意识,经得起历史检验。各学院、部门(单位)要严把撰稿质量关,在框架设计、主题提炼、特色挖掘等方面多下功夫、精益求精,力争经得起历史检验、得到师生认可,并能从中总结提炼有益思路与成功经验,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林一钢号召全校各学院、部门(单位)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师生负责的高度责任感,拿出“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共同书写一部有高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精品《校志》。
《校志》主编、人文学院俞樟华教授作编纂要求说明
会上,《校志》主编、人文学院俞樟华教授围绕编纂工作进度安排、撰写分工与要求等内容对本次《校志》编纂工作做了详细说明。
学校对本次《校志》编纂高度重视,并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蒋云良、校长邱利民担任主任,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组成的编纂委员会。主编由副校长林一钢和俞樟华教授担任。
(文:杨文佳 图:王欣语、高晨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