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档案馆党支部与物理系党支部共赴兰溪,开展“联学共建话古今 红色记忆淬初心”主题党日活动。
两支部党员循着千年田赋档案的墨香,走进了兰溪市档案馆鱼鳞图册专题展厅。这是国内首个鱼鳞图册专题展厅,分“鱼鳞探秘”、“钩沉索隐”、“珍档重生”、“数说鱼鳞”、“基因解码”五个板块,展示了同时期世界上最先进的地籍管理遗存。
这些清同治年间的土地登记簿以“鱼鳞相次”的绘制方式详细记载了兰溪境内田亩的形状、方位与产权变迁,每块田亩均采用“折亩法”精准计算,其误差率与现代测量技术相差无几。如此精度的空间数据管理,令两个支部的党员对古人的智慧大为惊叹。众人发挥专业特色,从档案防护、文献修复、三维档案建模、湿度调控模型、多光谱成像技术解析等角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在泛黄纸页间触摸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智慧,于学科交融中探寻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随后,大家走进兰溪市上华合作社历史展馆。这座由老粮仓改造的展馆,以“合作之光”为主题,通过实物展陈与沉浸式影像,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互助合作的生动实践。木制风车、手写工分簿等老物件,勾起了老党员们的集体记忆;而数字化沙盘展示的现代农业图景,则引发了党员关于乡村振兴的热烈讨论。
午后,一行驱车前往游埠镇洋港村。洋港红色文化馆是一座讲述半个世纪前“洋港女民兵”故事、传承红色革命传统精神为主旨的红色主题文化馆。上世纪五十年代,洋港村有一支远近闻名的女民兵队伍,她们不怕苦,不怕累,树立不爱红妆爱武装的精神,成为一支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的雷锋团队。馆内大量的文物和照片资料生动地展现了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和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此次联学共建活动实现了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两支部通过实地调研、红色教育、技术研讨等形式,探索党建与业务“双轮驱动”的创新路径,在历史传承与科技创新的交融中凝聚发展合力。就像光与电的相互作用,当党建“红”与业务“专”交织成锦,历史方能生生不息,发展也将越走越宽。
(文:王凯 图:王凯 杨文佳)